又到南京

以前来过两次南京,都是匆匆忙忙,除了夫子庙旁熙熙攘攘的人群,竟没有什么别的印象了。这次与家人同行,希望可以好好探索一番。
出租车驶入城区后,街景开始变得江南起来。粉墙黛瓦,即便是新修的房子,看起来也那么妩媚动人,气温舒适,春花也还未谢尽,清风拂面而来,甚至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。妈妈和外婆开始背起诗来,这次的江南行便缘起于她们俩的诗词学习,今天又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一,可真的是“烟花三月”了。Read more
金陵风物二三

南京的饭菜可真好吃啊!
这两天吃了三家馆子,都非常满意,特别是几道当地特有的时令青菜,芦蒿、菊花脑、豆苗……简单的烹调、清淡的口味,却让人回味无穷,赞不绝口,连作为四川人的外婆,居然都开始贬低自己家乡的菜肴了:“这比川菜的重口味好吃多了!”
想起之前看谷崎润一郎写的《秦淮之夜》,里面便记录了南京的菜肴:“据说虾是这边的名产,原料自然是上乘的,而其味道则相当地清淡。即使是日本菜也难以做到如Read more
十年一觉扬州梦

扬州还是那么美。
记得08年来扬州时,第一印象便是这里缓慢闲适的生活节奏和低矮的楼群,整座城市几乎见不到一栋十层以上的高楼,而河边的道路和房屋则更是保留了历史的旧貌,人们沿着护城河不紧不慢地骑着自行车,去茶社用一个早上的时间喝茶吃早饭,在古运河旁的树荫下悠闲地散步——这一切都让刚刚从北京来到这里的我们非常惊讶,从没想到人们还可以这样享受生活。
十一年后再来扬州,除了路上的自行车变成了电动Read more
繁华满眼过苏州

十一年的时间,我来了四次苏州。倒不是说苏州有那么好,可每次来江浙一带,不去苏州又总觉得少点什么,好在吴中胜景数不胜数,每一次来都不用担心重复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地方却值得一去再去,比如我最爱的留园。犹记得第一次和朋友来时,我们本以为走到了园子的尽头,过了一扇门后,才发现眼前又是豁然开朗的一片天地,这种因布局的巧妙而给人的意外感,恐怕就是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所描述的情形吧。就Read more
欲把西湖比西子

古人云: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于我而言,苏州与杭州相比,恐怕还是杭州离天堂更近一些吧。苏州的落花流水、庭院深深固然美不胜收,但终归是沾着烟火气的人间;而杭州就不一样了,只消在苏堤上走一走,就仿佛远离了尘世间的喧嚣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,心胸也豁然开朗了起来。
春花还未开尽,晚上漫步在湖边,一树树桃花借着月色绽放,娴静而优雅,新绿的柳枝伴着微风翩翩而动,灯光昏暗,沿湖的长椅上坐着一对又一对的情侣,浓情蜜意,低诉衷肠,真是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差一点就让我对单身生活产生了怨恨。
白天的西湖同样迷人,远处的青山佛塔清晰可见,与湖面上摇曳着的画舫游船相映成趣,自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。从孤山上的楼外楼远眺,山外青山就在眼前,感叹这家饭店的名字起得真好,位置也选得绝妙,难怪民国时的政客文豪也都纷纷在此用餐。
黄昏的时候,坐上手摇船游览西湖,听梢公介绍西湖的历史和杭州城的变迁,自又是另一番感受。问了梢公才知道,西湖的平均深度竟然只有两米多,正所谓“疏影横斜水清浅”。不过水虽不深,湖底却有多达四到五米的淤泥,怪不得苏东坡当年号召杭州城20万百姓疏浚湖底,挖出的淤泥足以堆成一道两公里多长的苏堤。
三过杭州,行程每每都被西湖占满,至今我都没有去过杭州城的任何其他地方,西湖这么美,别的还有什么好看的呢?
顺便摘抄一些20世纪初日本文人游历中国时所描绘的西湖,于我心有戚戚焉:
西湖景色的美,我想主要在于其面积不像洞庭湖、鄱阳湖那样大得浩瀚无边,而是一眼即可望到尽头,却有一种苍茫迷蒙之感,湖与周围秀丽的山峦丘陵相映成趣,极为协调。有时会感到它相当地雄大壮阔,有时会感到它又如盆景般地小巧玲珑,湖里有湾有岔,Read more